elementnameelementname Home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申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2025年度专项研究课题通知

发布日期:2025-07-21    作者:     来源:     点击:

有关部门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重点任务和全国高校第28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探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与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现启动2025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以下简称中心)专项课题研究。有关申报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课题指南

中心”2025年度专项研究课题申报从党建质量创优思政工作创新重点马院创建三个主题中分类选取,课题指南具体条目如下:

(一)党建质量创优主题

1.民办高校推进一融双高建设机制研究

2.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工作有效路径研究

3.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民办高校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

4.民办高校设立用好功能型党组织专题研究

5.民办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效性评估与优化策略

6.AI赋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智慧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与效能评估

7.强化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机制研究

8.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新格局研究

(二)思政工作创新主题

9.《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迭代优化研究

10.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11.民办高校学生价值观引领的精准思政实施路径

12.民办高校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心理育人机制构建

13.智慧化技术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的应用场景设计

14.民办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品牌建设的价值挖掘与传播策略

15.“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党建赋能模型构建——以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协同治理为视角

16.数智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三)重点马院创建主题

17.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红色资源深度融合的教学范式构建研究

18.“课程思政视域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专业思政元素融入路径研究

19.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路径与长效机制研究

20.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法实践与效果评估

21.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22.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

2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

24.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生成研究课题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对以上主题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所有课题实行统一申报,分类评审,经专家评审后予以立项。

二、申报条件

1.课题申报面向全国社科类社会组织、高校科研单位有关科研人员,全国高校党务工作者、思政工作者和一线教学科研教师。

2.课题申请人须符合下列要求: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申报人及课题组成员须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正派,诚实守信。申请人原则上只能申报1中心规划课题,且只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1项其他课题,有国家、省社科规划课题被撤项或终止的,或有其他信誉不良记录被通报批评的,不得申报。

3.2023年、2024年已在中心立项截止本通知发布日期未结项的研究人员,本年度将不再立项。

三、申报时间

课题申报时间从2025625日至81116截止,逾期不再受理。课题完成时间原则上为20261030日,从立项批准之日起到递交结项审批材料为止,到期不能完成即做撤项处理。

四、结题要求

(一)结项成果形式为对策研究报告,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信鉴定,鉴定结果予以公布。

)研究报告完成时间为2026915日,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知网收录)截止时间为2026630,论文发表在北大核心、C刊等截止时间为2027630日。相关成果必须与申报课题主题相关,并在基金项目信息的首要位置标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及立项课题编号。未注明者不予承认。拟发表证明不能作为申请项目结项依据。

)研究成果须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创新,有所建树。重点课题结项时要求项目主持人作为独立或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至少1篇与项目研究内容相符的核心期刊论文,并完成项目结项报告或相关调查报告(不少于1万字),鼓励形成相关领域工作的方案、制度、办法、标准、政策建议、咨询报告等成果。一般课题、指导性课题结项时要求项目主持人作为独立或第一作者提交至少1篇知网收录的理论文章,所有立项课题申请结题均要求完成项目结项报告或相关调查报告(不少于0.5万字),鼓励形成加强和改进某项工作的咨询报告、政策建议或办法、标准。

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等研究成果,须符合意识形态要求,遵守保密纪律;政策建议或文件草案,应切合实际、可操作、有较强工作指导性。最终成果根据申报人提交的结项鉴定书(附件3)实行匿名通讯评审。

五、资助形式

按每项0.5-2万元标准资助,经费下拨额度将依据成果质量等相关因素核定。

成果形式

质量评价

资助额度

备注

研究报告

主要观点被中心采纳的项目为“合格”

0.5万元

资助金额可累计,总金额不超过2万元

论文发表

国内公开发行且被知网收录的正规学术期刊

0.5万元

北大核心

1万元

C

 

六、其他要求

1.各申请者应认真阅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提高申报质量,避免重复申报。

2.申报书为专项研究课题的主要文件,一经批复,即作为立项依据。申请者应如实填报申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

七、申报方式

准备材料:申报阶段暂不需提供纸质材料。课题申报书(附件1)和论证活页(附件2word版本和签字盖章后的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191896103@qq.com.邮件标题为:2025申报课题+课题负责人姓名+单位(学校名称)+课题名称。

联系人:教学科研部 郭瑞 15229619836   QQ1191896103

 

教学科研部

2025715